红颜网未逢龙虎会,一任马牛呼。

首页 > 个人文档 / 正文

英语动词有哪些分类【由网络工具名称的名动词性转类看网络语体的特点】

2024-12-02 17:40:22 个人文档

  摘 要:以“百度”、“谷歌”为代表的网络工具名称在最开始出现的时候,仅仅是一个名词,但近几年,这些网络新名词也出现了不少动词化的用法,并被广泛使用。网络用语中任何一种现象的出现,都是由其内外因共同决定的,我们对其进行研究的时候,既要深入其内部挖掘其根本动因,也不能忽视外部的时代背景对其产生的影响。本文通过对网络工具名称动词化的分析,浅析一下网络用语的特点。
  关键词:网络工具;名词动用;词性转类;语体;内外因
  引言
  近期,谷歌中国发布了这样一个报告,2010年中国内地最热门的十大搜索关键词分别是:百度、QQ、淘宝网、4399、hao123、163、UUSEE、优酷、土豆网、开心网,全部都是互联网企业或者网络工具。这说明,网络已经成为当前国内人们生活、办公、学习、交友、娱乐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网络也已经不再是陌生的高科技工具,而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必需的工具之一。那么作为网络工具名称的“百度”、“QQ”、“淘宝”等也就逐渐成为了我们的日常生活用语。
  语言是一个不断发展的事物,我们对语言的研究应该与时俱进,网络时代的到来给语言的发展带来了又一个春天。大量新的网络词汇风起云涌;各类带有时代特色的语体现象也频频出现。因此,对网络时代新的语体现象的研究对我们把握整个语言内部规律、解决传统语言深层问题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所以,本文就针对当前网络工具名称产生名词动用趋势的现象,以内外因的哲学理论为理论基础,探究一下其内在的以及外部的动因。
  一、 网络名词动用的新走向
  (一)网络工具名称有动词化趋势
  语言是社会的一面镜子,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生活方式的改变往往会催生一系列新的语言现象。而语言三要素中,词汇是最具敏感性的。因此,网络时代的到来就使得作为网络工具名称的词汇,如百度、谷歌、QQ、淘宝、email等顺理成章地成为了当代人的日常用语。
  这些新词汇在最开始出现的时候,仅仅是作为一个名词的性质出现。譬如:“百度”是全球最大的中文搜索引擎,2000年1月由李彦宏、徐勇两人创立于北京中关村,致力于向人们提供“简单,可依赖”的信息获取方式。“谷歌”则是一家美国上市公司(公有股份公司),于1998年9月7日以私有股份公司的形式创立,以设计并管理一个互联网搜索引擎。“QQ”是深圳市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开发的一款基于Internet的即时通信(IM)软件,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聊天软件之一。[1] 但近几年,这些作为名词出现的网络词汇也出现了不少动词化的用法,并得到广泛使用。例如:百度一下,谷歌一下,Q我等等。
  我们对网上的语料进行抽样调查,仅仅来自2011年1月8日下午新浪微博的新鲜事及其留言的语料中就有大量“百度”、“谷歌”、 “Q”等词汇的动词用法。并且其作为动词使用的语法功能也相当完善。笔者对这份抽样语料进行了简单的整理:
  1)几个小粉丝堆在机场出口堵明星,我上前瞅了一眼,牌子上写着,LEEHOM,哎~完全不晓得,又拉不下老脸去问,算了一会百度吧。
  2)没手机怎么百度嘛。
  3)我差点在淘宝或者卓越买书啊。看到顾又铭那本书的评价。果断不想买了。转到青花鱼了。果断百度。居然有PDF的。真好。省钱了。
  4)具体照片大家可以去谷歌下。
  5)百度天团的名字加中韩歌会。
  6)百度pps就可以。
  7)我很长时间不去百度了。百度你的时候发现这个了。幸福哈。
  8)上午的展示设计,老师总是让我们谷歌他,多洋气,都不百度。
  9)谷歌这个数字 241543903, 点开那些图片,你会有惊喜的。
  10)谷歌这个巨兽,我喜欢。
  11)刚老哥Q我,我才知道“小猪哥哥”已经结婚了。
  12)Q你。
  除了使用频率高,语法功能齐全之外,其中一些网络工具名词已经作为官方正式用语了,甚至已固定为其基本词汇用法将要写入词典中了。如中国的百度公司大力推广他们的口号“有问题,百度一下”。韦氏学生词典(Merriam-Webster Collegiate Dictionary)的修订者也宣布Google会出现在第11版的韦氏学生词典上,这个版本对于Google的解释如下:Google:(transitive verb)TO use the Google search engine to obtain information about (as a person)on the worldwide Web.如,“sometimes,when you google something,you will get lots of unnecessary things.”辞典的立项是语言实践的总结,更加肯定了该词汇意义的固定性。高航先生也在其《认知语法与汉语转类问题》一书中注意到“百度”的动词用法,他说“汉语中作为专有名词的‘百度’的动词用法在互联网上和一些报刊上频繁出现,可接受程度也很高。”[2]通过上述关于语频、语用、语义的综合论述,我们可以肯定的是,这些以“百度”为典型代表的网络工具名称新词汇已经出现了名词向动词转类的趋势。
  (二)网络名词动用的新特点
  作为网络时代产生的语言现象,必然会带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与以往的名词动用现象相比,这些网络工具名词的动用化有一点是值得我们格外注意和探讨的。这类新名词动用化的稳定程度呈现出不平衡状态。其中“百度”、“谷歌” 的动用化最为稳定,“Q”的动用化相对稳定,而 “优酷”、“土豆”、“淘宝”等则偶尔出现动用现象。
  二、 当今网络名词动用的动因
  任何一种现象的出现,都是由其内外因共同决定的,语言也不例外。这些作为网络工具名称的词汇出现了由名词向动词转类的趋势并具有新的特点,我们对其进行研究的时候,既要深入其内部挖掘其根本动因,也不能忽视外部的时代背景对其产生的影响。
  (一)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

Tags:语体   词性   英语   动词  

搜索
网站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