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颜文档网天涯何处是归途

首页 > 心得体会 / 正文

一年级数学青岛版教案(精选20篇)

2024-09-20 01:55:27 心得体会
一年级数学青岛版教案(精选20篇)由网友桃奈叶子投稿,希望给你工作学习带来帮助,当然本站还有更多一年级数学青岛版教案(精选20篇)相关模板与范例供你参考借鉴。

一年级数学青岛版教案(精选20篇)

  作为一名老师,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一年级数学青岛版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一年级数学教案 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明白序数表示的意义,理解第几的含义。

  2.能正确区分几个和第几。

  3.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4.初步培养学生的数感。

  教学重点:

  1.使学生明白序数表示的意义,理解第几的含义。

  2.能正确区分几个和第几。

  教学难点:

  1.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2.初步培养学生的数感。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1.谈话:同学们,在课间你们都喜欢做什么游戏?

  2.我们的操场上经常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我们一起去看看吧!(出示情景图)

  二、提出问题

  1.仔细观察图,从图中你能知道什么?

  (1)独立看图。

  (2)汇报观察结果。

  2.根据这幅图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1)独立思考。

  (2)组内交流。

  (3)组间交流。

  三、解决问题

  1.注意从学生的'问题中筛选出这节课要学的序数问题,如扎辫子的小女孩排第几?(教师随机板书问题)

  2.还能提出什么问题?进一步解决学生刚才提出类似这样的问题,如:穿白衣、黄鞋的男孩排第几全面解决图中的问题,使学生深入理解第几的含义。

  四、拓展应用

  1.同学们,我们很快要开家长会了,你要把自己座位的位置介绍给爸爸妈妈,怎么说能让他们听清楚呢?学生介绍,如在第几排,从前面数第几个?或从后面数是第几个?同学们来判断一下说得对不对。

  2.自主练习第1题谜语导入:你猜猜谜底是什么?让我们来看看这条彩虹,根据题目中的要求区分颜色,给彩虹涂颜色。

  3.自主练习第2题按数序连线,连后说说像什么?

  4.自主练习第3题先让学生把图意说清楚,解决黄色的小鸟有几只?绿色的小鸟排第几?然后比较两个4表示的意义。

  5.自主练习第8题按题目要求数一数说一说小动物的只数和顺序,再填一填。渗透有关位置的初步知识。

  一年级数学教案 2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6页“信息窗2”,“你说我讲”第一个红点的问题。

  教学目标:

  1、了解数位(个位、十位、百位)的意义及顺能正确地读、写100以内的数。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

  3、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观察情景图

  1、同学们也让我们踏上神秘的南极大陆进行实地考察,好吗?

  2、你在南极大陆上都看到了什么?看谁能把话说完整。

  3、先让我们估计一下,天上有多少只贼鸥?冰上有多少只贼鸥?冰上有多少只企鹅?有多少只海豹?学生试着估计一下,并说说是根据什么估计出来的?

  4、提出问题。

  5、过望远镜我们观察到天上有四十七只贼鸥、冰上三十二只贼鸥、冰上还有三十二只企鹅、二十二只海豹。

  6、看样子南极的朋友还真不少,就让我们用数字把朋友的数量记录下来好吗?

  二、解决问题

  1、想一想,这些数字你想怎样记?

  2、把你的好办法,跟小组的同学说一说,让他们帮你听听怎么样。

  3、你能把这些数字记录下来吗?试一试。

  4、相信你会把这些数字读得非常正确。

  5、小组同学交流想法,并用计数器演示。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用计数器帮助演示数的写法,并让学生说说每一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加深数位意义的'理解。

  6、小组内一个同学用计数器演示,其余同学读数并把数字记录下来

  7、通过读数和写数,你都有什么发现?揭示:读书和写数,都从高位起。

  三、应用拓展

  1、联系生活实际,找一找我们的周围什么地方用到数字?(全班学生的总数、男同学的人数、女同学的人数等等)。先让学生用该数字说一句话,再让其余同学把数字记录下来。

  2、“自主练习”第一题,先让学生独自做题,把自己写的数读给小组同学听,在小组内交流写法。

  3、“自主练习”第二题,先让学生整体观察这张表,有什么发现?再让学生独立填写各空格里的数。填完后,先让学生自己观察有什么发现?小组交流。全班汇报。教师要鼓励学生讲自己的发现,激发学生的兴趣。课堂: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四、课后反思:

  一年级数学教案 3

  教学内容:

  教材第45页

  教学目标:

  1、巩固认识计数单位百,掌握100以内数的组成,体会计数单位和数位的区别及联系。

  2、经历用小棒、计数器表示100以内数的过程,初步形成100以内数的表象,发展学生的数感。

  教学重点:

  知道百与十的关系。

  教学难点:

  感受数的意义,初步建立数感。

  教学准备:

  一、学具。每位同学准备十几根小棒、皮筋(用于捆小棒)。

  二、教具。每组一个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第一题,估一估,数一数,说一说。这道题目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建立数感。

  1、认识图中的物体吗?估一估,各图中的物体大约有多少个?同桌互相说一说估计的结果是多少,你是怎样估计的。

  2、数一数,说一说各图中有几个十几个一。

  3、拨一拨。在计数器上把途中的数拨出来。

  二、我说你数。提供了一种游戏式的练习方式,吸引了学生的兴趣。

  1、师生合作。教师先讲清规则:从规定的数开始数,可以顺数,可以倒数,也可以5个5个的数。

  2、小组合作。

  三、数一数,填一填。主要考察100以内数的组成,学生独立填写。

  1、2个十和3个一组成多少?

  2、3个十和6个一组成多少?

  3、猜数游戏。教师先介绍游戏的规则和方法,并有一名学生做示范,然后,同桌两人进行游戏,使学生在体会数的大小的同时,初步掌握猜数的策略,理解多得多、少得多、多一些、少一些的含义,并正确使用。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怎么学的?

  一年级数学教案 4

  教学目标:

  1、探索两位数减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初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发展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4、提高学生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

  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前几节课我们做了很多环保的事情,那么今天老师就带领同学们去参观一下绿色家园图画展,你们想不想不想去看一看啊?

  出示情境图:仔细观察这幅图,从图中你能发现什么?

  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师:看,这是我们一年级三个班的'画展,你们从中发现了什么信息?

  生1:我知道一年级一班展出9幅画,一年级二班展出30幅画,一年级三班展出38幅画。

  2、二年级来了8人,三年级来了24人。

  2.师:咱小朋友得出了这么多信息,你能根据这些信息,提个数学问题吗?

  生:一年级和二年级一共展出多少幅画?

  师:怎样列式:

  生:9+30=

  谁能提个用减法解决的问题?

  生1:二年级比一年级多展出多少幅画?

  师:(师出示问题)怎样列式?

  30-9=

  生2:二年级比三年级少来了多少个人?

  师出示问题,算式。24-8=

  3:小朋友的脑子真灵,提出了这么多问题。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

  师板书:30-9=

  师:30-9=

  怎样算?先请小朋友自己动脑筋想一想,如果有困难,可以请小棒帮忙。比比哪个小朋友想得最快,开始!

  (学生独立思考,操作小棒,老师巡视)

  师:这么多小朋友想好办法了,把你的想法在小组内说一说。

  (学生互相交流,老师巡视了解学生情况,然后汇报。)

  生1,1捆是10根,三捆就是30根,先用10根小棒减去9根是1根,再用20根加上1根就是21根,

  生2:我用30根减去10根是20根,再用20根加上1根就是21根。

  同学们的方法都很不错,你们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去计算,

  及时达标:

  20-6=40-8=30-7=50-8=

  60-5=80-4=90-5=60-7=

  30-8=50-9=70-3=40-2=

  师:那么24-8怎样算?

  小组讨论交流,最后得出答案。

  生1:我是先一根一根数出24根小棒,然后又数出8根,拿走,最后把剩下的小棒数了数是几根。大家听明白了吗?还有什么问题吗?

  生问:你为什么要一根一根数24,老师说过一捆是10根,只需要数出2捆,再数出4根,就是24根。

  生1:谢谢!

  师:这个小朋友用的是数的方法。还有不同的想法吗?

  生2:这是24根小棒(2捆4根)要去掉8根。我先去掉这4根,然后从这一捆中再去掉4根,剩下16根。小朋友听明白了吗?有什么问题吗?

  师:噢!你是先从24里去掉4,再去掉4,剩下16根。(边说边板书:24-4=20xx-4=16)

  这个方法行吗?

  生:行。

  师:你还有不同想法,来。

  生3:这是24根小棒。我从这一捆里去掉8根,剩下2根和这4根,合起来就是16。小朋友有什么问题吗?

  生问:你为什么从这一捆里去掉8根呢?

  生3:因为单根的不够8,所以我从一捆里拿走8根。

  师并板书:24–8=16

  师:小朋友,用了这么多种方法,得出24-8=16。以后做题时,喜欢用哪种方法就用那种方法。

  当堂达标:

  60-6=23-4=50-2=54-8=

  70-5=64-6=80-2=35-6=

  课堂:

  今天你学到了什么?有哪些收获?

  作业布置:

  必做题:53页自主练习1、2、3、4、5。

  选做题:54页第6题。

  板书设计:

  100以内数的减法(退位)

  二年级比一年级多展出多少幅画?二年级比三年级少来了多少人?

  30-9=21(幅)24-8=16(人)

  一年级数学教案 5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体会算法多样化。

  3、在用计数器、小棒解释结果的过程中学习用竖式计算的方法,拓宽数的计算的认识渠道。

  4、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

  1、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

  2、学习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方法。

  教学难点:

  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方法。

  教具准备:

  实物投影、教学挂图、气球图片、三角形学具图片、计数器、小棒。

  学具准备:

  计数器、小棒。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我们上周五一起去挖蛤蜊,玩的开心吗?老师给同学们录像了呢,你想看吗?(录像)

  师:同学们的收获课真多呀,在对话中,蹭着许多数学信息,你找到了吗?

  生1:小红捉了12只虾,小林捉了26只虾

  生2:小文捉了11只螃蟹,小丽捉了23只

  师:同学们找到这么多数学信息,你能根据这些数学信息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一共捉了多少只虾?一共捉了多少只螃蟹?

  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1、口算

  师:我们这节课解决这两个问题,其他的问题我们留在问题口袋当中以后再来解决。

  师:我们先来看第一题,谁来列式?你为什么这样列式?

  会算吗?怎样算的?

  生1:2+6=8,10+20=30,12+26=38。

  生2:26+10=3636+2=38

  2、动手操作

  师:同学们用口算得出26+12=38,算的对吗?我们可以用手中的学具来验证一下。首先自己来摆,然后先祖之间互相交流。

  (小组交流)

  师:谁来把你们小组的方法展示一下?

  摆小棒

  先摆出26,是由2个十和6个一组成,再摆出12根小棒,是由1个十和2个一组成。先把单根的小棒合起来,有8根,再把整捆的合起来一共是3捆,所以12加26得38。

  师:说的真好,那些同学也是这样摆的?再来说一说。(课件演示摆小棒)

  师:除了摆小棒的方法,还可以使用计数器,谁想到这里来拨一拨?

  拨计数器

  先在计数器上拨出26,再在十位上拨上1个珠子,表示加上1个10,在个位上拨上2个珠子,表示加上2个1。和起来就是38。

  师:谁还会说?(课件演示拨计数器)

  3、竖式计算

  师:今天老师介绍一种新的方法,用竖式计算。既然是竖式计算,那肯定是竖着写的,写错了没关系,大胆的在答题纸上写一写吧!

  师:同学们太聪明了,自己就写出了你的竖式,谁写的'最正确呢?来看看老师是怎么写的。请你一起来书空。

  师:你会写了吗?来说一说吧,(课件演示)谁写对了?请你在下面再写一个正对的竖式吧!

  师:我们今天一起学习了100以内两位数加法(不进位)的口算和笔算,谁能说一说,我们在写用竖式计算的时候,要注意哪些问题?

  (用竖式计算,相同数位要对齐)多说

  及时练习

  帮助小兔子找萝卜

  27+11=41+35=用喜欢的方法计算

  当堂达标:

  课本自主练习2题。

  课堂:想一想,这节课同学们学会了什么?

  作业布置:

  必做题:65页自主练习1、2、3、4、5题。

  选做题:66页7,8,9题及67页的聪明小屋。

  板书设计:

  12+26=38(只)

  12

  +26

  38

  一年级数学教案 6

  教学内容: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整理与复习《方位与图形》

  教学目的:

  1、复习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和平行四边形以及东、西、南北四个方位,进一步理解、巩固本学期所学的知识,加深知识间的联系。

  2、体验整理知识的方法,初步形成归纳、整理知识的能力。

  3、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感受学习数学的快乐,增加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和成功感。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师:同学们,今天老师请来了我们的几个好朋友,快看,他们来了你能分别叫出他们的名字吗?(电脑演示:出示四个图形,让学生说出图形的名称)。我们今天和他们一起去儿童乐园玩,好吗?

  二、回顾与整理。

  1、复习图形的特征。猜一猜:用几句话描述一下你的好朋友的`特征,让同学们猜一猜。

  2、说一说生活中在哪些物体的表面上有这几种图形?(让学生分小组离开位置进行活动,再选代表汇报)

  3、找一找我们教室里有没有你的好朋友?

  4、小组学习、引导探索。四人小组共同合作、讨论,用小棒摆出几个图形。讲一讲自己的发现、疑惑,再进行全班交流。

  5、分类:你们能根据他们的特点,为他们分一分小组吗(出示各种形状的物体)(小组交流讨论,找出多种多样的分类方法)指明回答分类方法及理由(电脑演示配合)。

  6、发明设计

  (1)请小小设计师们利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组合,设计出一幅美丽的作品(电脑演示:情景激发)。

  (2)评选比赛(四人小组互评,选出小组优秀作品进行展示)。

  7、说一说学校的东、西、南、北四个方位各有什么,画一画(课下完成)。

  一年级数学教案 7

  教学目标:

  1、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知道这些常见图形的名称,能识别这些图形,初步了解这些图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在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及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与小组合作,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敢于创新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从物体的表面抽象出平面图形。

  教学准备:

  课件,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等积木若干;水彩笔、剪刀、橡皮泥、印泥等工具;尺子,钉子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体验形体

  春天来了,森林里多美啊!小白兔想在这美丽的大森林里搭一座小木屋,怎么搭呢?小朋友,你能帮它设计一下,用台上的积木设计一座漂亮的小木屋吗?(小组合作搭积木,教师巡视,适时指导。)

  小朋友搭得都很漂亮,你们用到了那些积木,你能把积木按不同的形状分一分吗?(学生动手分积木)

  学生交流:我们用到了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

  二、操作感知,建立表象

  1、小朋友选一块自己喜欢的积木,看一看,摸一摸,跟同桌的小朋友说一说,你拿的是什么体,它的面是什么样的?(学生边摸边说)

  2、全班交流:

  长方体的面长长的,平平的:

  正方体的面方方的,平平的;

  圆柱体的面圆圆的,弯弯的。

  3、小朋友,你能不能想办法把这些面记下来?我们准备了白纸,橡皮泥和印泥等工具,小朋友先在小组里说一说,你打算用什么方法记下这些面,比一比,看看那个小组想的方法最多。

  4、小组合作活动,探讨把面记下来的方法。

  5、全班交流,加以演示:

  我把正方体放在纸上,照着它的边画下来;

  我把长方体放在纸上,用剪刀沿着它的边剪下来;

  我拿圆柱体的面在印泥上沾一下,然后印在纸上,就留下了这个面。

  6、小结:

  小朋友的办法真多呀!(电脑演示:从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上分别移下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我们把它们都请下来。你们认识这些图形吗?和它们打个招呼吧!

  7、板书课题:认图形

  三、操作巩固,加深认识

  1、其实,在生活中,这些图形已经和小朋友见过面了,大家在教室里找一找,哪些物体的面与这些图形是相同的?

  2、学生可下座位寻找,全班交流。

  3、小白兔家门前有一块空地,它想围出一块地种萝卜。小朋友,你能不能用上刚才学的`本领,帮小白兔围一围呢?围好后和小伙伴说说你围的是什么图形?(学生相互合作,在钉子板上围图形)

  你围了什么图形?

  有人在钉子板上围出圆形吗?

  为什么围不出圆形?

  4、(电脑出示斜放的长方形)这是个什么图形?为什么和刚才的长方形不一样?

  原来长方形可以躺着,站着,也可以斜着,它们都是长方形。

  5、现在许多图形都赶来开会了,你来说说,来了哪些图形?(出示第42页的第5题)

  每种图形有多少个,你能用水彩笔给这些图形涂上颜色,统计好个数,填在表格里。(学生涂色并统计)

  交流图色的方法,表扬把相同的图形涂上同一种颜色的学生。

  6、开会的图形被小朋友理清楚了,(出示一长方体)老师手上这个长方体上藏着几个不同的长方形,你能找到吗?

  四、全课总结,联系实际

  今天我们又上了一堂快乐的数学课,认识了许多图形,它们是:长方形,正方形和圆。这些图形在我们生活中到处都能看到,小朋友下课后留心观察一下,在我们的校园里,家里,哪些物体的面也是这些图形?

  一年级数学教案 8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和操作活动,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

  2、在动手操作过程中,更深刻的认识各种图形并进行区别。

  3、培养观察及操作能力,增强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

  教学难点:

  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

  教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各种形状的卡纸。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幅漂亮的图画,你们想看吗?

  多媒体出示特意骑牛图。

  教师:好看吗?你看到了什么?你想说些什么?

  教师: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教师:我们先来看牧童骑牛图是用什么图形拼成的?你能将图中相同的图形找出来吗?分分看。

  二、合作探究,认识平面图形。

  教师先让学生用喜欢的方法将图中的图形标记下进行分类。然后小组长组织好小组内的同学进行交流。

  组间交流,及时抽象出几何名称,如:树干的`开头是长方形、太阳的开头是圆形……

  举例:看看身边的物体,什么开头是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或圆?

  教师:你能利用手中的学具将这些图形画出来吗?

  三、当堂达标

  给下面图形涂上颜色

  课堂:

  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你认识了那些图形宝宝,请你和同桌交流一下。

  作业布置:

  必做题:39页自主练习题1、2、3、4题

  选做题:用本课认识的图形宝宝画一幅画,并统计出各种图形的个数。

  板书设计:

  牧童

  —认识图形

  一年级数学教案 9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页信息窗一例1及自主练习1、2、5、6题。

  教学目标:

  1、通过数一数、摆一摆、估一估等活动,使学生在经历大量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抽象出数的概念。能正确地数出100以内物体的个数。

  2、在数数的过程中,认识计数单位“百”,初步了解数位(个位、十位、百位)的意义及顺序。

  3、在简单的估计和交流中,建立初步的估计意识,培养数感。

  4、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与同伴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准备:

  课前丰富南极的相关知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谈话导入:小朋友们,你知道南极吗?你对南极有哪些了解?(教师简要介绍南极的概况及情境图的背景)

  2、出示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你看到了什么?你想知道什么?

  3、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和你小组的小伙伴说一说。(学生小组交流)

  4、谁愿意把你提的数学问题说给大家听听?(让学生充分提问)

  学生根据情境图可能提出的问题有:

  企鹅有多少只?

  贼鸥有多少只?

  海豹有多少只?

  海豹和贼鸥一共有多少只?……

  二、操作探索,解决问题

  1、数一数企鹅的只数,认识整十数及100。

  师:一共有多少只企鹅呢?请小朋友先估一估吧!(学生估计)

  师:说一说,你是怎样估计的?(生答)

  师:怎样才能准确地知道有多少只企鹅呢?

  生:数一数就知道了啦。

  (学生先独立去数,再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数法,然后全班汇报。教师参与指导。)

  师:小朋友可以用小棒代替企鹅数一数。(学生动手操作)

  师:你是怎样数的?数给大家听听。(数的方法:1根1根地数,2根2根地数,5根5根地数,10根10根地数……)

  师:数这么多企鹅,你认为那种方法可以数的'又快又对?

  生:10根10根的数最不容易出错。

  2、借助数小棒教学100的组成。

  师:请小朋友用10根10根数的方法数出有多少根小棒。(学生动手操作,每数10根就捆起来)

  师:有多少根小棒?数给大家听听。(学生边指边数10、20、30……100,教师随机贴小棒图)

  小结:一捆10根,10捆就是100根,也就是10个十是100。(教师板书:10个十是一百)

  (教师把10捆小棒捆成1大捆,告诉学生这就是100根小棒)

  3、用计数器表示100。

  (1)学生在计数器上拨出20,你能在计数器上拨出60、90吗?(学生拨珠)

  (2)怎样在计数器上拨出100呢?(多数学生用十位上的10个珠子表示100,个别学生用百位上的一个珠子表示100)

  (3)教师边讲解边拨珠,让学生体会满十进一。

  (4)认识计数单位“百”,了解数位的意义及顺序。

  三、巩固练习,拓展应用

  1、自主练习第1题估一估,数一数,说一说。练习时先让学生圈出10个,再自己独立地去估、数,然后交流自己估和数的方法和结果。

  2、自主练习第2题数数游戏,即一人说一个数,另一个人接着数,既可以正着数,也可以倒着数,还可以5个5个的数……练习时,可先由教师与一位学生作示范,再让学生两人或多人一组做练习。

  3、自主练习第5题估一估,说一说。同位合作进行练习。

  4、自主练习第6题猜数游戏。练习时,教师可创设猜数游戏的氛围,与一名学生作示范,等学生明白活动规则后,再让同桌两人进行互相猜数游戏,使学生在体会数的大小的同时,初步掌握猜的策略,感受用区间套逐步逼近的数学思想。

  四、课堂小结

  1、这一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2、你能回家用100以内的数说一句话给爸爸、妈妈听吗?

  一年级数学教案 10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09页,雪山乐园主题图。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巩固本学期所学的知识,加深知识间的联系,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对分类与比较、统计、图形与位置这部分做整理复习。

  3、在经历整理复习的过程中,体验整理知识的方法,初步形成归纳、整理知识的能力,逐步养成回顾和反思的好习惯。

  4、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形成用数学眼光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

  教学重点:

  对分类与比较、统计、图形与位置知识的整理复习。

  教学难点:

  对分类与比较、统计、图形与位置知识的应用。

  教具准备:

  长方体、正方体、球、圆柱模型。

  学具准备:

  长方体、正方体、球、圆柱物体。

  教学设计:

  一、导入: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在雪山乐园中参观了凉亭和滑雪场,复习了20以内数的认识和20以内数的加减法。圣诞节到了,你们看,谁来了?(课件)

  圣诞老爷爷带来几棵圣诞树(指黑板),等我们把这些树上挂满知识果实以后,老爷爷就会送礼物给我们。想得到礼物吗?

  好,让我们和圣诞老爷爷一起走进雪山乐园。(板贴课题:雪山乐园)设计意图:一年级学生天真可爱,为了符合学生学习特点,以圣诞老人派发礼物来激发学生探索学习的兴趣。

  二、复习:

  (一)图形、位置的复习

  1、复习立体图形(课件出示)

  (1)师:同学们,你看到了什么?(有的堆雪人,有的打雪仗。)

  (2)师:仔细观察一下,图中有没有我们学过的图形,在哪?(学生一一说明,教师随机板贴。)

  (3)师:你们的桌子上就有这些形状的物体,小组同学摸一摸、说一说他们的样子。(学生从学具盒中拿出相应物体摸一摸、说一说,感受物体的特点。教师随机指导。)

  (4)师:谁愿意上来和大家说说这些物体的样子。(生自己选择,拿的是什么体,它是什么样的。)

  (5)师:教室里也有这些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物体朋友,你能找到吗?(学生自由回答,教师及时纠正。)

  (6)师: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看来“图形”的知识就在我们身边。(板贴:图形)设计意图:在本节教学环节中,通过学生观察主题图,回顾以前学过的图形,并从图中找到与学过图形相对应的物体。然后通过摸实物进一步感知各种图形的特点,同时说出生活中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球、圆柱的物体。真正的把学过的知识整理并运用。

  2、复习位置

  (1)师:打雪仗堆雪人真有趣,圣诞老爷爷还会带我们去哪呢?(课件出示)

  (2)师:咦,圣诞老爷爷呢?(课件)

  (3)师: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美丽的景色,小组内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它们都在哪儿?(师巡视,随机指导。)

  (4)找生交流。(是板贴:前后、上下、左右)

  (5)师:同学们看的很认真,你们看老师现在在哪?

  (6)你能说说你的前后左右都是谁吗?我们平时说话还经常会用到表示位置的“上下、前后、左右”,你能说一个吗?

  (7)师:同学们说了这么多,看来“位置”的知识还真不少呢!(板贴:位置)设计意图:在本环节的教学中,由找圣诞老爷爷引导学生对位置的描述,然后让学生具体说说图中每个图形的位置,最后说说生活中需要用表示位置的词语来描述的例子。通过以上几个环节,来复习整理并巩固位置的这部分知识。

  (二)比较和统计的复习

  1、复习比较

  (1)师:圣诞老爷爷接着带领我们去哪,你看到了什么?(课件)

  (2)师:这么多的冰雕小动物,你能给小鹿和小松鼠比比个吗?(板贴:高矮)它们还能比什么?(板贴:多少、大小)

  (3)师:你怎么知道猴子比兔子少?(因为小猴3只,小兔4只,34。所以,小猴比兔子少。)

  (5)师:同学们回答真积极,老师请两个同学过来,你们说他俩该怎么比较?(学生回答)现在老师和他比较,你又发现了什么?(师:看来谁比谁很重要,不能单独的说谁高或者是谁矮。)

  (6)师:同学们既会看又会说,还真的是很会“比较”呢!(板贴:比较)设计意图:在本节教学环节中,通过学生自主观察,比较出冰雕小动物不同之处,并以此展开对生活中不同事物的比较。同时,教师渗透比较的对象发生变化时比较的'结果也发生变化的数学思想。

  2、复习统计

  (1)师:如果想知道这些冰雕小动物各有多少只该怎么办?(统计一下)

  (2)师:好,请你们小组合作完成手中的统计图和统计表。

  (3)【板贴四个小组统计表】师:谁能说说你们小组是怎么统计的?(学生说,教师随机提炼分一分、排一排、数一数,并板贴。)

  (4)刚才我们说的这些“分一分、数一数、排一排”的过程就是“统计”。(板贴:统计)

  (5)(课件出示)看这张统计表,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学生口头提问并口头解答。)设计意图:在本节教学环节中,由学生独立解决老师所提出问题,引出对“统计”知识的回顾应用。同时,在小组交流中,回顾整理统计的方法。

  三、律动:同学们,现在全体起立,我们一起来活动活动,让我们一起来拍拍手。

  (1)上上下下、前前后后、左左右右。

  (2)看谁能说出和老师意思相反的词,并做出动作。

  (师说大,生说小)设计意图:在轻松的氛围中,回顾刚才所复习内容:位置、比较。

  四、练习:

  师:好,刚才我们休息了一会。接下来,我们再努力闯过四关,圣诞老爷爷的礼物就会来啦!有没有信心闯关成功?

  1、第一关分一分:(课件)这两个小朋友的房间太乱啦,大家能帮忙整理一下吗?你打算怎么整理?

  好,请打开书第115页,大家按照统计表对以上物品进行分类统计。

  【实物投影展示订正】学生说数量,老师表扬数一个划掉一个的好方法。

  2、第二关:比一比。(课件)师:你看到了什么?。追问,小狗一定比小兔重吗?

  3、第三关:圈一圈。(课件)师:这个叫小华的女孩在干什么?仔细观察,想象出是“前、后、侧”那一面照出的,然后圈出来。问:你怎么知道照的是后面,你是怎么判断的?你怎么知道照的是侧面,你是怎么判断的?

  4、第四关捏一捏:同学们,你们喜欢捏橡皮泥吗?(喜欢)。请你捏一个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或者是球的物体送给圣诞老爷爷吧!(学生捏)

  【实物投影展示】找生展示并说。我相信圣诞老爷爷一定很喜欢!

  五、小结:

  今天我们和圣诞老爷爷一同游玩了雪山乐园和数学王国,同时装饰了几棵圣诞树,这些知识果实是:图形、统计、比较和位置。圣诞老爷爷对同学们的表现非常满意,所以他要把礼物送给大家!同时他也祝愿同学们圣诞节快乐!

  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下课!

  一年级数学教案 11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求比一个数多几(少几)”的意义。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索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不退位)的口算方法,培养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能力。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发展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4、提高学生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

  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不退位)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求比一个数多几(少几)”的意义。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棒、正方体。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上一节课我们共同学习了校园护绿,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从小要爱护身边的一草一木,绿色环保,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我们还学会了100以内两位数加一位数、两位数加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二、复习旧知识:

  口算下列各题,看谁算得快、算得准。

  20+5=62+6=66+3=50+40=

  5+65=48+7=4+64=43+50=

  三、学习新知识

  师:同学们,你们在校学习生活已经一学期多了,在这一学期多的时间里,有谁在校内或校外主动捡拾过垃圾?

  生:(举手)

  师:及时表扬,并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情景图,看图中的小朋友正在干什么,并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

  师:刚才通过看图我们知道,小朋友们正在捡拾废弃物,保护环境。通过看图,同学们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

  生:一班和二班一共捡了多少个易拉罐?

  二班和三班一共捡了多少个矿泉水瓶?

  师:同学们提的问题都很好,同学们看一看,你们提的.这些问题都是加法算式,那么同学们能不能提一个减法算式吗?

  生:二班比一班多捡了多少个易拉罐?

  三班捡的易拉罐比矿泉水瓶少多少个?

  三班比一班少见了多少个矿泉水瓶?

  三班比二班多捡了多少个矿泉水瓶?

  师:同学们提出的问题真好,你们真棒。

  师:哪位小朋友能列出算式呢?二班比一班多捡了多少个易拉罐?

  学生说教师列在黑板上:15-10=□(个)

  并表扬列出算式的学生。

  师:哪位小朋友能计算出结果呢?

  教师引导通过摆一摆、想一想、议一议,说一说等,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只要合理就加以表扬。

  然后,教师板书:15-10=5(个)

  解决第二个问题:三班捡的易拉罐比矿泉水瓶少多少个?

  小组合作、交流,

  最后学生回答:28-6=22(个)

  给回答正确地同学给予表扬。

  解决第三个问题:三班比一班少捡了多少个矿泉水瓶?

  小组讨论,交流最终得出结论:45-20=25(个)

  同学们看一看这道题和前两个题有什么区别?

  生:前两个题都是两位数减一位数,这道题是两位数减整十数。

  让同学们用小棒摆一摆,最终得出,40-20=20,20+5=25

  及时达标:

  65-3=54-2=32-2=45-4=

  56-3=76-4=85-4=98-7=

  当堂达标:

  49-40=63-60=65-40=76-30=

  59-20=85-40=57-20=54-20=

  课堂: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作业布置:

  必做题:45页自主练习1、2、3、4

  选做题:51页第7题。

  板书设计

  100以内数的减法(不退位)

  三班捡的易拉罐比矿泉水瓶少多少个?二班比一班少捡了多少个矿泉水瓶?

  28-6=22(个)45-20=25(个)

  一年级数学教案 12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巩固本学期所学的知识,加深知识间的联系,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对分类与比较、统计、图形与位置这部分做整理复习。

  3、在经历整理复习的过程中,体验整理知识的方法,初步形成归纳、整理知识的能力,逐步养成回顾和反思的好习惯。

  4、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形成用数学眼光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

  教学重点:

  对分类与比较、统计、图形与位置知识的整理复习。

  教学难点:

  对分类与比较、统计、图形与位置知识的应用。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冬天会下大雪,你们喜欢这样的下雪天儿吗?为什么?(下雪天儿可以堆雪人、打雪仗,还可以拍照把美丽的雪景留下来……)

  师:大雪天儿可以给我们带来这么多乐趣,那你想去雪山乐园里亲自体验这种乐趣吗?(老师出示挂图)

  二、回顾整理

  1、初步观察,弄清图意。

  师:(指图)好看吗?你都看到了什吗?

  生:在雪山乐园中有许多的小朋友,有的在打雪仗,有的在堆雪人,有的在比赛滑雪,还有的在看冰雕。他们玩儿得十分高兴。雪上乐园里的大树也都披上了一层白雪,小鸟也在树上唱歌。

  师:从你的描述中我们好像真的听到小朋友在欢笑,小鸟在唱歌。

  2、深入观察,搜集信息;归纳整理,解决问题。

  师:请小朋友再仔细观察,在不同的位置上(手势)你还能找到哪些数学信息?

  (1)引入对“数与计算”知识的整理。

  生:在图的左面有7个小朋友在打雪仗,5个小朋友在堆雪人。(板书:7个、5个)

  师:你数出了打雪仗和堆雪人的各有几个小朋友,谁还能数一数雪山乐园中其他事物都有多少?

  生:右边还有2个小朋友在看冰雕。

  生:远处有1座小房子。

  生:天山有4只小鸟。

  师:你们数得很对,能把你数出的这些数字在本子上写一写吗?

  生:指明1—2名学生在田字格中板演,其他学生独立书写。

  (老师在巡视过程中纠正数字的书写格式,并提醒学生注意写字姿势。如有较多学生书写错误,需要全班交流个别数字在田字格中的格式。)

  师:刚才xxx第一个写完坐好了(板书:第一),那么你知道这些比赛滑雪的小朋友谁是第一名?(指名生指出)

  师:你能接着往后数吗?(生边指边数)你是按什么顺序数得?(从前往后)

  师:请小朋友按照从前往后的顺序数一数你排在第几位?

  生:从前往后数我排在第一位

  从前往后数我排在第五位

  师:还可以按照什么顺序来数?(从后往前、从左往右、从右往左)

  师:我们数数的时候一般要按照一定的顺序,那么在解决问题的时候也会用道不同的方法。(指向——7个、5个)谁能根据这两条数学信息提出一个数学问题?

  生:打雪仗和堆雪人的一共有多少人?[7+5=12(个)][板书:7+5=12(个)]师:你能在计数器上拨出“12”这个数字?

  生:边说边拨——现在各位上拨2个算珠表示2个一,再在十位上拨1个算珠表示一个十,合起来是12。

  师:你们为什么要用加法解决刚才的问题?

  生:求一共有多少人,要把打雪仗和堆雪人的人数合起来,所以用加法。

  师:你说得很正确,那么什么时候列减法算式解决数学问题呢?

  生:从一些东西里去掉一部分,求另一个部分是多少的时候用减法计算。

  师:你能根据雪山乐园提供的信息中提出一个减法问题吗?

  生:原来树上有13只小鸟,飞走了4只,树上还剩几只?

  [13-4=9(只)][板书:13-4=9(只)]师:在生活当中遇到不同的问题要用不同的方法解决。

  (2)引入对“分类与比较”知识的整理。

  生:在图的右面有6棵松树。

  师:除了松树雪山乐园里还有什么树?(房子的左边有冬青树、还有梧桐树)[板贴三种不同树木的图标]按照不同的名称我们把雪山乐园中的大树分成了三种,数一数这些大树的数量你发现了什么?

  生:梧桐树比松树多。

  松树和冬青树同样多。(在板贴的图标中板书比较多少)

  师:你还有别的分法吗?(还可以按颜色分)

  (3)引入对“图形和位置”知识的整理。

  生:我发现中间那个小雪人的头和身子的形状都是球形的。

  师:你观察得很仔细,还后那些物体的形状是球形的?

  生:右边小雪人是3个球形的`雪球堆成的。

  有的小朋友帽子顶的小球儿是球形的。

  师:你还能找到别的形状的物体吗?

  生:左下角有个小桶是圆柱形的。

  右边两个雪人下面的底座是长方体的。

  最左边雪人的底座是正方体的。

  (老师随着学生所说板贴4种形状的图标)

  (4)引入对“统计”知识的整理。

  生:在图的右边看到的冰雕有4只小兔子的、3只小猴子的、1只梅花鹿和2只小松鼠的。

  师:你说得很完整,我们可以借助统计图和统计表把刚才数的结果记下来。

  (板贴出示统计图和统计表,学生数老师来操作完成)

  师:除了这些你们还想统计哪些事物的数量?

  生:有几只小鸟。

  有几棵大树。

  师:我们这样在统计图和统计表里整理数据,你认为有什么好处吗?

  生:可以把数过的记下来,不容易忘。

  看看统计图里涂颜色的格子的高矮就可以看出谁多谁少。

  师:而且我们还可以根据这些数据提出和解决很多问题。

  教师总结:刚才我们小朋友根据雪山乐园里的信息解决了很多问题,(老师指向板书)它们都是我们本学期学过的“20以内数的认识与计算”(板贴)、“分类与比较”(板贴)、“图形与位置”(板贴)、“统计”(板贴)中的知识。下面我们轻松一下。

  三、联系生活,小组互助,解决问题,巩固知识。

  师:每个小组派代表选择不同小标志数(按题目难易程度分为:1枚小标志、2枚小标志、3枚小标志)的题目,答对获得相应数量的小标志,答错就扣除相应数量的小标志。还没有赶上来的小组加油了!

  (出示电脑课件)

  生:小组派代表选择题目并说出解决问题是用到了本学期学到的哪些知识。

  四、小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复习巩固你都有哪些收获?

  生:以前有些知识已经记不太清了,通过这节课,我对这些知识及得更清楚了。

  生:我有不会的问题请小组里的小朋友帮助我,我们可以在小组里互相学习。

  师:你们谈得都很好,老师希望本学期学的这些数学知识能帮助你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一年级数学教案 13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在具体的生活实践或游戏情境中,体验前与后的位置与顺序。

  2、能准确地确定物体前后的位置与顺序。

  3、培养学生关于前后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前与后的位置与顺序

  教学难点:

  学生前后空间观念的培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老师请1名学生站讲台前面,自己站讲台后面。(郭老师在讲台后面,小朋友在讲台前面)

  (请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我们的位置关系。)

  2、我和学生调换位置在让他们说一说。

  (郭老师在讲台前面,小朋友在讲台后面)

  你还可以怎么说。

  3、揭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一认前后之间的。位置。(板书:前后)

  (设计意图:通过情景体验前后的相对性,实际活动初步体验前后位置关系。)

  二、引导探究。

  1、你们能举出生活中有关前后的例子吗?(学生说。)

  2、观察画面体会前后含义。

  ①投影主题图小朋友,你们看,在坐公交车时着些小朋友多讲文明、讲秩序呀。他们都在自觉的'排队呢。我们在公共场合下也应该这样做,只有从小养成好习惯人人做文明的公民我们的社会才会越来越和谐。

  ②现在我们就来仔细观察看一看着五位小朋友的前后位置。引导学生说出:

  ()同学在()同学前面,在()同学后面,()在最前面等较规范的语言来描述。

  ③现在我们就模仿这些小朋友也来排队上车你还能说出他们的前后关系吗?

  ④如果我把他们的位置换一换你还能说吗?(把排第一的拉到最后,让学生说,再仿照上面依次拉后)

  (设计意图:使学生初步体验到:前后的位置与顺序,具有一定的相对性。)

  三、练习反馈。

  1、看一看,说一说。

  同桌互说:我坐在谁的前面,谁的后面或者说谁在我的前面,谁在我的后面

  2、画一幅自己最喜欢的画并能表示前后关系的。

  3、找一找教室里有关前后位置的事物,校园中有关前后位置的事物告诉你的好朋友。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真实的场景中体会前后意义和相对性)

  四、评价延伸。

  (1)这节课你们学得高兴吗?说一说有哪些收获?。

  (2)回家仔细观察家里物品,用前后说一句话给爸爸、妈妈听。

  (3)和爸爸、妈妈做一做我在妈妈的前面爸爸的后面应该怎么排;三个再换位置又要怎么说。

  一年级数学教案 14

  教学目标:

  1.在活动中,让学生体会分类的思想方法,感受分类在生活中的用途,增加学习数学的兴趣。

  2.在给事物分类的过程中,体验活动的结果在同一标准下的一致性,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比较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使学生养成有条理地整理事物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让学生经历分类的过程,学会按一定标准或自定标准进行分类。

  教学难点:

  使学生体验分类标准的多样性,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有不同的分类方法。

  教学准备:

  口算题卡、书本、图形卡片、数字卡片、动物和交通工具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课前口算训练

  师出示口算卡片,学生开火车进行口算。

  二、新课探究,构建模型

  1.动手实践,分类整理书本

  师:每一个小组的桌子上都放着一些书本,都是些什么?

  生:语文书、数学书、生字本、数学本、拼音本。

  师:通过上节课《整理房间》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整理物品之前,先做什么?

  生:给物品分类。

  师:下面就请小朋友分类整理自己的桌面的东西,然后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你是怎样整理的。

  (学生动手实践,教师边巡视边指导)

  2.介绍并讨论不同的分类方法

  师:说说你是怎样分的?(指名)

  生1:我是把语文的东西分成一类,数学的东西分成一类。

  师:哦,你是按语文和数学学科不同分的,(板书:学科)真棒!谁还有不同的方法?

  生2:我把书放在一起,本子放在一起。

  师:嗯,这位小朋友真了不起!是按用途的不同分成书和本子,的确了不起!(板书:用途)还有其它分法吗?

  生3:老师,我把大书放在一起,小书放在一起。

  师:对了,这位小朋友与众不同,他是按大小来分的`(板书:大小)

  师小结:小朋友们在整理这些物品时,想了许多方法,有的按学科分类;有的按用途分类;有的按大小分类。可见分类方法不止一种,当分类方法比较多时,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来选择。

  三、拓展巩固

  1.给人物分类

  师请几名小朋友上台来。其它小朋友认真观察,然后按一定的标准给讲台上的人分类。

  生1:我分两类,一类男的,一类女的,从性别分。

  生2:我分成大人和小孩,是从年龄分的。

  生3:我分成戴发卡和不戴发卡的,还可以分成长头发和短头发的。

  师:这几位小朋友观察角度很特别,可见分类时,不同的标准就有不同的分法。

  2.给图形分类

  师:小朋友拿出准备的图形卡片,你会给它们分类吗?

  先在小组内分一分,再全班交流。

  生1:我按颜色分成红、黄、蓝三类。

  生2:我按形状分成正方形、圆形、三角形。

  生3:我按大小分,分成大、中、小三类。

  3.给算式分类

  小朋友拿出课前准备的算式卡片:

  6+2=810-1=95+4=910-1-1=83+4+2=93+2=59-1=85+2+1=89-4=59-2-2=5

  (1)读一读这些算式卡片

  (2)先说一说你想怎样分类

  (3)在小组内按不同的标准具体分一分

  4.给图片分类

  师出示图片:熊猫、小鱼、自行车、小狗、汽车、飞机、轮船、蝴蝶、老鹰。

  小朋友说一说可以怎样分类。

  (1)可以分成动物和交通工具两类

  (2)也可以分成天上飞的、地上跑的和水里游的三类

  然后在本子上分一分。

  四、课堂总结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那些收获?

  (引导学生总结出事物可以按照不同的方法来分类,而且分类跟我们生活密切相关。)

  2.师总结:老师希望小朋友们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能够真正把学到的知识应有于实际中,学会自己分类整理书包,分类整理其它物品,做一个生活的小主人!

  一年级数学教案 15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理解单项式及单项式系数、次数的概念;能准确迅速地确定一个单项式的系数和次数;会用含字母的式子表示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

  1.在经历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的过程中,发展符号感;

  2.通过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等方式,经历概念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知识和合作交流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丰富多彩的现实情景,让学生经历从具体问题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在解决问题中了解数学的价值,增长“用数学”的信心.

  2.通过用含字母的式子描述现实世界中的数量关系,认识到它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数学工具之一。

  教学重、难点:

  重点:单项式及单项式系数、次数的概念。

  难点:单项式次数的概念;单项式的书写格式及注意点。

  教学方法:

  引导——探究式。在感性材料的基础上,学生自主探究现实情景中用字母表示数的问题,通过观察、分析、比较,找出材料中个体的共同点,教师引导学生共同抽象、概括单项式及相关的概念.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出示一张奔驰在青藏铁路线上的列车照片,并配上歌曲《天路》,边欣赏边向学生介绍青藏铁路所创造的历史之最。

  情境问题:

  青藏铁路西线上,在格尔木到拉萨之间有一段很长的冻土地段。列车在冻土地段的行驶速度是100千米/时,在非冻土地段的行驶速度可以达到120千米/时,请根据这些数据回答:列车在冻土地段行驶时,2小时能行驶多少千米?3小时呢?t小时呢?

  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情境出发,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青藏铁路的伟大成就,激发爱国主义情感,得到一次情感教育。

  解:根据路程、速度、时间之间的关系:路程=速度x时间

  2小时行驶的路程是:100x2=200(千米)

  3小时行驶的路程是:100x3=300(千米)

  t小时行驶的路程是:100xt=100t(千米)

  注意:在含有字母的式子中若出现乘号,通常将乘号写作“·”或省略不写。

  如:100xa可以写成100a或100a。

  代数式:用基本的运算符号(运算包括加、减、乘除、乘方等)把数和表示数的字母连接起来的式子。

  代数式可以简明地表示数量和数量的关系,本节我们就来学习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类代数式整式。

  设计意图:从学生已有的数学经验:路程=速度x时间出发,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

  让学生历一个从一般到特殊再到一般的认识过程,发展学生的认知观念。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探究

  思考:用含字母的式子填空(独立完成),并观察列出的'式子有什么共同特点(小组可交流讨论)。

  1、边长为a的正方体的表面积是__,体积是__.

  2、铅笔的单价是x元,圆珠笔的单价是铅笔的2.5倍,则圆珠笔的单价是___元。

  3、一辆汽车的速度是v千米∕小时,它t小时行驶的路程为__千米。

  4、数n的相反数是__。

  解:(1)6a2、a3,(2)2.5x,(3)vt(4)-n

  思考: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6a2=6·a·aa3=a·a·a2.5x=2.5·xvt=v·t-n=-1·n

  单项式:数与字母、字母与字母的乘积。

  注意:单独的一个数或字母也是单项式。

  设计意图:从熟悉的实际背景出发,充分让学生自己观察、自己发现、自己描述,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获得数学猜想和数学经验,满足学生的表现欲和探究欲,使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充分体现课堂教学的开放性。

  火眼金睛

  下列各代数式中哪些是单项式哪些不是?

  (1)a(2)0(3)a2

  (4)6a(5)

  (7)3a+2b(8)xy2

  设计意图:加强学生对不同形式的单项式的直观认识。

  解剖单项式

  系数:单项式中的数字因数。

  如:-3x的系数是,-ab的系数是,的系数是。

  次数:一个单项式中的所有字母的指数的和。

  如:-3x的次数是,ab的次数是。

  小试身手

  单项式2a2-1.2hxy2-t2-32x2y

  系数

  次数

  设计意图:了解学生对单项式系数、次数的概念是否理解,找出存在的问题,从而进一步巩固概念。

  单项式的注意点:

  (1)数与字母相乘时,数应写在字母的___,且乘号可_________;

  (2)带分数作为系数时,应改写成_______的形式;

  (3)式子中若出现相除时,应把除号写成____的形式;

  (4)把“1”或“-1”作为项的系数时,“1”可以__不写。

  行家看门道

  ①1x②-1x

  ③ax3④a÷2

  ⑤⑥m的系数为1,次数为0

  ⑦的系数为2,次数为2

  设计意图:单项式的书写和表示有其特有的格式和注意点,通过以上两个题目让学生进一步明确注意点。

  三、例题讲解,巩固新知

  例1:用单项式填空,并指出它们的系数和次数:

  (1)每包书有12册,n包书有册;

  (2)底边长为a,高为h的三角形的面积;

  (3)一个长方体的长和宽都是a,高是h,它的体积是;

  (4)一台电视机原价a元,现按原价的9折出售,这台电视机现在的售价

  为元;

  (5)一个长方形的长0.9,宽是a,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

  解:(1)12n,它的系数是12,次数是1

  (2),它的系数是,次数是2;

  (3)a2h,它的系数是1,次数是3;

  (4)0.9a,它的系数是0.9,次数是1;

  (5)0.9a,它的系数是0.9,次数是1。

  设计意图:学生能用单项式表示简单的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并进一步巩固单项式的系数、次数的概念。

  试一试

  你还能赋予0.9a一个含义吗?

  设计意图:同一个式子可以表示不同的含义,通过这个例子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式子更具有一般性,而且发散学生思维。

  大胆尝试

  写出一个单项式,使它的系数是2,次数是3.

  设计意图: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获得成功的体验,为不同程度的学生一个展示自己的机会,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四、拓展提高

  尝试应用

  用单项式填空,并指出它们的系数和次数:

  (1)全校学生总数是x,其中女生占总数48%,则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是;

  (2)一辆长途汽车从杨柳村出发,3小时后到达相距s千米的溪河镇,这辆长途汽车的平均速度是;

  (3)产量由m千克增长10%,就达到千克;

  设计意图:让学生感受单项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掌握单项式及单项式系数、次数的概念。

  能力提升

  1、已知-xay是关于x、y的三次单项式,那么a=,b=.

  2、若-ax2yb+1是关于x、y的五次单项式,且系数为-3,则a=,b=.

  设计意图:照顾学有余力的学生,拓展学生思维,让学生体会跳一跳、摘桃子的乐趣。

  五、小结:

  本节课你感受到了吗?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本节课我们学了什么?你能说说你的收获吗?

  1、单项式的概念:数与字母、字母与字母的乘积。

  2、单项式的系数、次数的概念。

  系数:单项中的数字因数;

  次数:单项中所有字母的指数和。

  3、会用单项式表示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注意列式时式子要规范书写。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和反思,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激励学生,使学生相信自己在今后的学习中不断进步,不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结束寄语

  悟性的高低取决于有无悟“心”,其实,人与人的差别就在于你是否去思考,去发现!

  设计意图:这是对学生的激励也是对学生的一种期盼,可以增进师生间的情感交流。

  六、板书设计

  2.1整式

  单项式概念探究例1多

  单项式的系数概念观察交流尝试应用媒

  单项式的次数概念能力提升体

  七、作业:

  1.作业本(必做)。

  2.请下面图片设计一个故事情境,要求其中包含的数量关系能够用单项式表示,并且指出它们的系数和次数(选做)。

  设计意图:布置分层作业,既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又使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所提高。让学生自行编题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活动,它可以改变一味由教师出题的形式,活跃学生思维,使学生能够透彻理解知识,同时培养同学之间的竞争意识。

  八、设计理念:

  本节课是研究整式的起始课,它是进一步学习多项式的基础,因此对单项式有关概念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将直接影响到后续学习。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教学中要加强直观性,即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感知材料,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帮助学生认识概念,同时也要注重分析,亦即在剖析单项式结构时,借助反例练习,抓住概念易混淆处和判断易出错处,强化认识,帮助学生理解单项式系数、次数,为进一步学习新知做好铺垫。

  针对七年级学生学习热情高,但观察、分析、认识问题能力较弱的特点,教学时将提供大量感性材料,以启发引导为主,同时辅之以讨论、练习、合作交流等学习活动,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并逐步培养起学生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的能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为进一步学习同类项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年级数学教案 16

  一、预期效果

  1.应掌握的知识

  通过说一说、掂一掂、称一称的活动,使学生逐步加深对轻重的体验与理解,学会一些比较的方法,体会轻重的相对性;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认识到光靠看一看、掂一掂不能准确地比出物体的轻重,从而认识到借助工具确定轻重的必要性和精确性。

  2.发展的能力

  鼓励学生积极想办法解决问题,初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初步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渗透等量代换的思想。

  3.应培养的情感

  培养学生认真仔细观察的良好习惯;在实践活动中体验生活与数学的联系。

  二、设计要旨

  1.课标解读

  初步让学生感知“轻”、“重”的含义;会用符号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大小关系。其中分为三个层面:第一层面是通过观察、操作、尝试体验“轻”、“重”、“最轻”、“最重”的含义,使学生在实践中认识知识,在探索中辩析易错概念;第二个层面是练习,在练习中充分注意到问题的开放和答案的不惟一性,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2、内容分析

  教学重点是学会比较的方法;教学难点是渗透等量代换的思想。

  3.学情认识

  学生对比较轻重、高矮、长短虽然积累了一定的感性经验,但对比较活动中的相对性认识不足,本单元就要通过观察、比较、思考,使学生获得比较多少、高矮、长短、大小、轻重的相对性的认识。

  直接比较两个事物的大小、多少、高矮、轻重等学生并不困难,但对间接比较两个事物的大小、多少等等需要通过一定的推理才能获得,因而是教学中的难点。

  4.经验介绍

  “轻重”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比较大小、高矮、长短、厚薄等基础上开展的又一次体验活动。教科书在安排上体现了三个层次:说一说——掂一掂——称一称。“说一说”这一环节通过两个小动物玩跷跷板,使学生一眼看出谁轻谁重,认识到重量差别大的两个物体可以通过看得出比较的结果;“掂一掂”这一环节通过淘气和笑笑动手掂一掂,获得对轻重的感性体验,认识到用眼不能看出轻重的情况下可以用手掂一掂;“称一称”这一环节,通过开展实践活动,使学生明确当看、掂都难以分辩物体轻重时,可以借助工具来比较,从而体会到借助工具确定轻重的必要性和精确性。最后通过一组练习来使学生获得得间接比较轻重的方法,知道轻重和大小、高矮一样是相对的,渗透等量代换的思想。

  三、实施要领

  1、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等

  2、教学流程

  序号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辅导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轻重

  创设情境,初步感知轻重

  1.师:星期天到了,小动物们都在公园里玩耍,它们玩得可高兴了,我们一起去看一看,都有什么动物?它们在干什么?(出示主题图)

  学生回答后,引导学生观察:小熊和小猴在玩跷跷板,从这幅图中,你知道了什么?(小熊重、小猴轻)你是怎么知道小熊重,小猴轻的?

  师:从这幅图中你还能看出谁轻谁重?

  师小结:小朋友真能干,通过观察可以看出谁轻谁重。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轻和重。

  (板书课题轻重)

  2.你还能说出你身边的物体谁轻谁重吗?

  学生观察并回答问题,发现相关数学信息。

  生1:大象重、小狗轻;

  生2:大象重、小熊轻;

  生3:小猴重,小狗轻。

  根据低年纸儿童的年龄和心理特特征,创设生动的学习情景,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并且由动物世界回到现实生活,体会“轻重”无处不在,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

  (二)、实践操作,发展认知

  实践操作,发展认知

  1.掂一掂

  (1)让学生观察讲桌上的一本数学书和一个文具盒,说说数学书和文具盒谁轻谁重?

  (2)为什么同样的书和文具盒,大家判断的不一样呢?有什么办法可以证实一下谁说的对呢?请学生上来用手掂一掂,再把你发现的结果告诉大家。

  (3)请2~3名同学上台掂一掂。

  (1)教师把文具盒里的文具取出来,再请2~3名同学掂一掂,说出谁轻谁重?为什么?

  (5)你们想不想掂一掂,看看自己的`文具盒和数学书谁轻谁重?与同桌的同学互相说一说,再交换东西掂一掂。

  (6)教师小结:文具盒和数学用眼睛看不能准确地判断谁轻谁重,我们用掂一掂的方法能够比出谁轻谁重。

  (7)小实践:再选择桌上的其他东西掂一掂,比一比,与同学交流一下。

  2.称一称

  (1)出示重量接近的一个苹果和一个梨。

  (2)猜一猜:谁轻谁重?

  掂一掂:谁轻谁重?

  师:不管是猜一猜,还是掂一掂,小朋友的答案都不同,怎么办呢?谁又能想出什么好办法呢?

  (3)小结讨论:你们能想出哪些办法?

  (4)出示天平秤。介绍在天平上比较轻重的方法,教师把苹果和梨分别放在天平的两边,让学生观察,现在你知道苹果和梨谁轻谁重吗?

  (5)分小组活动。

  拿出你们身边的学习用品,选择其中的两样,先猜一猜,再掂一掂,再后称一称,说说谁轻谁重。

  (2)教师小结:从刚才的比较苹果和梨谁轻谁重,我们发现要想准确地知道谁轻谁重,称一称是最好的办法。

  (7)出示一大块塑料泡沫和一小块铁。

  先说一说:谁轻谁重?为什么?

  再掂一掂、称一称。

  明确:比较轻重,不能只看大小、大的不一定重、小的不一定轻,一定要实际掂一掂、称一称才能确定谁轻谁重。

  生1:文具盒轻、数学书重;

  生2:数学书轻、文具盒重;

  生3:文具盒和数学书一样重。

  得出:讲桌上的文具盒比数学书重。

  得出:现在文具盒比数学轻。

  如一本书和一个本子比,一本书和多个本子比,等等。

  学生猜测结果。

  小组讨论方法,交流意见。

  汇报交流,充分听取同学想出的不同方法,给予适当的评价。

  分小组进行猜一猜,再掂一掂,再后称一称,说说谁轻谁重。

  在“掂一掂”这个环节中,通过猜想、推测、实践等探究活动,把教师的“教”变为学生的“探”,通过学生掂自己的物品,别人的物品,积累轻重的感性认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解决实际问题。)

  在“称一称”这个环节中,通过设疑——讨论——操作——深化,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进一步领悟比较物体轻重的方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想出办法解决面临的新问题,对学生而言是一种可贵的成功体验。

  (三)、巩固练习,深化认识

  巩固练习,深化认识

  1.出示练一练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说说怎样判断的。

  2.第2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引导学生说出一个西瓜和两个菠萝一样重,说明一个西瓜就比一个菠萝重,如果学生不能理解,可用实物演示一下。

  3.第3题

  让学生在小组内说说谁最轻?谁最重?为什么?

  4.第4题

  这道题具有一定的难度,不要求所有的学生都能独立完成,可先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思考的过程,再引导学生分析。

  独立判断,并说一说判断过程。

  练习设计分为三个层次:独立完成的、合作讨论的、指导完成的。通过三种练习形式,练习不同层次的题,难易结合,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对于较难的题目,通过讨论交流,也能顺利完成,达到数学目的。在练习中不限制学生的思路,让学生尽情表达,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展。

  四、学业诊断

  1.常见错误分析:

  常见错误分析

  1.比较轻重时,判断天平称翘起的那边重。

  缺少实际生活经验,不懂得天平称的原理。

  2.()比()重,()比()轻矮,各个量填反。

  缺少观察比较的技能和表达的方法。

  3.三种物体比较轻重,错误把数量多的判断为最重的。

  缺少实际生活经验,等量代换的思想理解有困难。

  2.诊断问题

  诊断1:()比()重?

  诊断目的:比较大小的方法以及表达方法。

  一年级数学教案 17

  教学目标:

  1、在实际情境中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能正确掌握加减法各部分的名称。

  2、能正确熟练在进行整十数加整十数的加减法计算,鼓励算法多样化。

  3、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习目标:

  1、理解加减法的意义,能正确掌握加减法各部分的名称。

  2、正确熟练的进行整十数加整十数的加减法计算。

  教学重点:

  掌握100以内的整十数加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培养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比100多1的数是99。()

  53和35一样大。()

  97前面的数是98,后面的数是96。()

  99大于100。()

  和70相邻的数是71和72。()

  从61到73中间有12个数。()

  一个数个位上是5,十位上是1,这个数是51。()

  78个是由7个一和8个十组成的。()

  39和41的中间是40。()

  40+5比50+4小。()

  二、创设情景

  今天是小兔子的'生日,她想请你们参加她的生日宴会。你们愿意参加吗?(板书课题:小兔请客)

  三、探究新知。

  1、瞧,小兔邀请了哪几个好朋友?(出示主题图)小猴是个“数学迷”,他发现每盘都有10个果子,看到这么多的果子,他马上就想提一个数学问题。你知道小猴子会提什么问题呢?

  (1)同桌说一说。(2)指名交流。

  2、光会提问题还不行,你们会解决这个问题吗?

  (1)先想一想,再用你手中的学具摆一摆、拨一拨。

  (2)小组同学交流自己的想法和算法。

  (3)指名说算法和算式。

  学生汇报,教师板书:20+30=50。30+20=50。

  3、小结:在加法算式里“+”前面和后面的数都叫加数,“=”后面的数叫和。

  4、忽然,小刺猬的家里有急事,让他回家。小刺猬望着这么好吃的果子,真舍不得走,怎么办呢?他灵机一动,在盘子里打了一个滚。瞧,(出示主题图的右边图)他得意地走了,惹得大家哈哈大笑。小朋友,现在你又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

  5、你们能用上面的方法自己解决吗?并说出减法算式各部分名称。

  小组讨论:怎样列式,怎样计算?

  6、请学生独立完成课堂练习。

  四、巩固提高

  1、刚才同学们都表现得非常好,小白兔决定带大家玩一个小游戏。(玩开火车游戏)出示课本练一练第3题,快速口答。

  2、三只母鸡找不到自己的孩子了,请你快速的找出每个小鸡的妈妈是谁?

  3、出示果园图,让学生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五、教师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一年级数学教案 18

  一、课题: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数一数教案设计

  二、教学内容:

  教材2-5页的内容

  三、教学目标:

  1、对1-10的认识,以及按顺序数数的方法。

  2、通过数学活动,初步体会数学的乐趣

  3、能够从场景图中抽象出数再用点子图表示数的过程,初步建立数感以及一一对应的思想

  四、教学重难点:

  1、学会数数的.方法

  2、用点子图表示数

  五、教具:

  教材分析: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包括两个部分: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和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初步认识。由于在现实中学生直接接触的大多是立体图形,所以把立体图形的认识放在平面图形之前,这是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的。立体图形的初步认识这一部分知识可以按三个层次进行:知识的引入——知识的教学——知识的应用,符合学生掌握知识的规律,在知识的引入和运用上,要注意体现数学知识的现实性和生活化。在这部分知识中,应考虑到学生认识事物都有一个从形象——表象——抽象的过程,所以对于每一种图形,都要按三个层次进行:从实物引入——抽象为一般模型——给出图形名称。最后,让学生说出身边哪些物体的形状分别是这四种立体图形,使学生尝试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描述所处的生活空间,体现了数学的应用性。平面图形的初步认识这一部分知识要求充分利用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关系来引入平面图形,让学生利用已掌握的知识,积极主动地探索新知识。同时,本单元的活动设计具有开放性,可以满足不同特点学生的需要。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与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等平面图形,能够辨认和区别这些图形。

  2、通过、摆、画各种图形,使学生直观感受各种图形和特征。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和能力。

  4、使学生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5、在愉悦的氛围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单元教学重、难点: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初步建立空间观念。教法:直观教学、快乐教学、合作交流、联想迁移。

  学法:操作法、小组合作学习、想像。

  一年级数学教案 19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认识关系符号“>”“<”“=”并理解其含义,知道读法、写法,能用词语(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找一找,数一数,比一比的活动,初步培养学生的符号化思想方法,以及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数学活动,让学生体会符号的简洁、明了的应用功能,感知符号在数学中的功能及其文字不可替代的作用,从而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以及创新的数学思想。

  二、目标分析

  比较两个抽象数的大小,是数概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学习这部分知识是有困难的。教学时,引导学生在已有的一一对应比较多少的.方法基础上来学习,鼓励学生用不同的形式来表征比较的结果,并在此基础上引入“>”“<”和“=”三种符号及其含义。由于“>”和“<”比较相近,学生难以分辨,教学时,通过学生自己的分辨小方法和教师讲授的顺口溜以及之后的小游戏来帮助学生熟悉并且能正确使用这三种关系符号。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正确区分和记忆“>”和“<”。

  教学难点:正确使用“>”“<”和“=”。

  四、教学准备

  课件,猴子、梨、桃、香蕉图片,三种符号图片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出新知

  1、回顾已经学习了哪些数字?(1~5)

  2、小猴欢欢今天过生日,它邀请了2位好朋友一起参加生日派对,欢欢的爸爸、妈妈帮它们准备了很多好水果,来看看都有些什么?(出示图片)(2根香蕉、3个桃子、4个梨)师:怎样摆就能一眼看出谁多谁少?要求学生用所学的知识一一对应的把所有物品排列起来。发现猴子数量和桃子的数量一样多,梨的数量比猴子的数量多,香蕉的数量比猴子的数量少。

  设计意图:一年级学生喜欢听故事,创设小猴过生日的故事情节有效地激发来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为旧知和新知搭建了桥梁。

  (二)激发兴趣,类比迁移

  1、认识关系符号

  (1)教学“=”让学生用学过的知识,说一说谁和谁同样多?师:一只猴子吃一个桃子,桃子够分吗?你是怎么知道的?要求学生用一一对应的方法加以说明。3只小猴的数量和3个桃子的数量同样多,可以写成3和3一样多。师:数量一样多的情况用符号怎样表示?可以让学生先表达想法,之后教师帮助学生进行梳理,将3和3一样多写成3=3,并认识等号。

  总结:当小猴和桃子的数量同样多的时候,我们就可以用“=”来表示,读作“3等于3”。由于等号表示的是两边的数量相等,所以写的时候要把两条线画得均匀而且一样长。(板书3=3,等号,读作:3等于3)全班一起读一读,然后边读边在本上写一写这个新认识的符号朋友。

  (2)教学“>”师:一只猴子吃一根香蕉,香蕉够分吗?大家想办法说明。

  预设

  1、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出猴子多,香蕉少。预设2:刚刚猴子的数量和桃子的数量同样多可以用“=”来表示。这回猴子的数量比香蕉的数量多,也就是3比2大,可以用“>”来表示,写作3>2。总结:猴子的数量3多于香蕉的数量

  2、我们就用“>”(大于号)来表示,把3写在前面,然后写“>”,最后写2。读作“3大于2”。全班一起读一读,然后边读边在本上写一写这第二个符号朋友。

  (3)教学“<”师:分完了桃子和香蕉,现在我们来分一分梨。一只猴子吃一个梨,梨够分吗?你是怎么想的?预设1:用一一对应摆图的方法比较猴子少,梨多。预设2:刚刚猴子的数量和香蕉的数量多可以用“>”来表示。这回猴子的数量比梨的数量少,也就是3比4小,可以用“<”来表示,写作3<4。总结:也就是说把3写在前面然后写上“<”这个符号,最后再写4。这个“<”是小于号,表示3比4少,读作3小于4。全班一起读一读,然后边读边在本上写一写这第三个符号朋友。要求学生用学具摆出图,找到两个数大小关系,并用所学的符号进行连接。将摆图的结果写出来,再与他人说一说。师:刚刚我们认识了3个很棒的符号朋友,通过读一读和写一写,你发现它们身上的优点了吗?能跟大家分享一下吗?

  (4)辨析:大于号和小于号是一对好兄弟,长得很像,该怎么区分它俩呢?(张着大大的嘴的一边就是大数,尖尖的小尾巴的一边就是小数,大数在前面就是大于号,小数在前面就是小于号。)教师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并教顺口溜:大数在前用大于号,小数在前用小于号。大大嘴巴朝大数,尖尖嘴巴朝小数。

  2、小游戏:

  (1)介绍游戏规则出示两张数字卡片,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并用“>”“<”或“=”连接。教师演示游戏玩法。教师出示5和3,学生选择“>”摆在两个数中间。

  (2)同学之间进行游戏,一人出题,其余人摆符号。

  设计意图:通过这个小游戏,让学生感受到“>”“<”“=”可以表示两边的数的大小,还可以让学生在活动中逐步建立数感和符号意识。

  一年级数学教案 20

  教学目标:

  1、通过游戏,认识自己身上的左右位置。

  2、通过观察、讨论、交流,知道以自己为参照中心的左右位置。

  3、通过观察,小组合作讨论,辨析,实践活动,能说出以其他物体为参照中心的左右位置。

  4、感知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并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

  从以自己为参照中心确定左右位置过渡到以其他物体为参照中心确定左右位置。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游戏引入,激发兴趣

  师:在今天上课之前老师先请小朋友们放松一下,请大家听一段音乐。

  师:刚才我们跳舞的时候,出现了两个方位词,小朋友听出来了么?(左和右)

  师:对!今天我们将学习有关左与右的知识。

  出示课题:左和右(注意左、右的写法)

  二、共同探讨,获取新知

  1、用左右手引入,感知自身的左与右。

  师:这个小朋友在吃饭,你们能告诉老师哪只是左手,哪只是右手?(拿调羹的是右手,拿碗的是左手)。

  师:你们平时习惯用哪只手拿调羹的?请举起这只手。(学生举手)

  师: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大多数人和你们一样习惯用这只手拿调羹,我们就称这只手为右手(贴上粘纸“右”)。所以和右手同方向的这一边就叫做右边,这只脚就是右脚。

  师:这只手是右手,那另一只手就是左手(贴上粘纸“左”)。所以和左手同方向的这一边就叫做左边,这只脚就是左脚。

  师:我们现在能分清楚左手、右手,左脚、右脚。小朋友再看一看自己的身体,还有像这样的左与右吗?谁来说说?(要求学生摸着说)

  师:我们小朋友已经学会区分左右了,接着老师请小朋友来做一个小游戏。游戏的名字是:听口令做动作。

  左拍拍、又拍拍,

  向左看、向右看,

  左手摸左耳、右手摸右耳,

  双手举起来,耶。

  师:小朋友真聪明,现在老师这里有些图片。图片上面是我们小朋友身上的某些部分,你知道它们是左边还是右边吗?

  小结:将自身的`位置调整到与照片中的位置相同,再判断。

  2、结合具体场景,进一步理解以自己为参照中心左与右的位置关系。

  师:小朋友们真聪明!今天来了很多老师,他们对你们不是很熟悉,你们能帮陈老师介绍一下自己的同学吗?不过在介绍之前老师也对小朋友们提一个小小的要求那就是你要告诉我:我的左边是谁?我的右边是谁。(学生介绍)

  师:(请一名学生的左边同学站起来)

  3、认识以其他物体为参照中心的左与右

  (1)、出示P47的题1

  师:小朋友们介绍得真不错,你们已经认识了左与右,我们现在到大街上去瞧一瞧!

  师:大街上来来往往的车辆和行人真多,真热闹啊!我们在过马路时要注意什么?

  小结:过马路,要安全,先看左,再看右。(板书)

  (2)、出示P47的题2

  师:小丁丁想过马路,他先看看左,再看看右。他向左看到了什么?向右看到了什么?

  请个别同学回答。

  (4)、出示P47的题3

  师:这时,小巧也准备过马路。那么,她向左看到了什么?向右看到了什么?

  独立完成后核对。

  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左与右”,知道在我们的生活中会经常碰到左与右。比如上课时,我们举右手;上下楼梯时要靠右走。如今世博会就要在上海举行了,我们要遵守世博礼仪,其中有一条就规定,乘坐自动扶梯时,要左行右立。只有遵守世博礼仪,我们才是讲文明的小公民。

  三、通过游戏,巩固新知

  1、说一说。

  师:小丁丁跟着妈妈去超市购物,他们来到了文具柜台。呵!那么多玩具,挑选什么呢?妈妈规定只能买一样,并且不能说出它的名字,只能说出它的左、右邻居各是谁。小朋友,如果你是小丁丁胖,你会怎么说呢?其他小朋友能根据他的说法,猜出他想买的是什么吗?

  2、摆一摆。

  (1)师:把数学书摆在课桌的中间,把文具盒摆在数学书的右边,把铅笔摆在文具盒的右边,把学具盒摆在数学书的左边,把橡皮摆在学具盒的左边。

  (2)让学生说一说,摆在最左边的是什么,摆在最右边的是什么。从左数,文具盒是第几个,从右数,文具盒是第几个。数学书的左边有什么,右边有什么。

  3、跳一跳

  出示:《分清左右》:向左拍拍,向右拍拍,向左拍拍,向右拍拍,左手跳舞,右手跳舞,左手、右手分得清楚。

  板书:左与右

  过马路,要安全,

  先看左,再看右。

由小编桃奈叶子整理的文章一年级数学青岛版教案(精选20篇)分享结束了,希望给你学习生活工作带来帮助。

Tags:青岛   一年级   教案   数学  

搜索
网站分类